灌溉面積在千畝以下的小型揚水站,不管山丘區或平原區,在興建時,都要考慮水源、能源(電源)、灌溉面積、種植農作物、群眾生活水平等因素。下面分幾種情況介紹。
(1)山丘區小高抽地勢高亢,地下水貧乏,需要從山溪或較遠的地方抽水,一般揚程高成本高。這類站,在規劃時,應選好輸水方式,盡量用管道送水,減少損耗。另外,根據居民點的分布和灌溉面積的大小,分別興建一些蓄水池,在雨季或冬季把蓄水池灌滿,然后利用自然落差,進行用水與灌溉。在機泵和管路上,可取消逆止閥,既可減少管路損失,又可防止停泵水錘。在管路出口處,安裝好拍門,以免渠水倒流。
(2)平原河網區:一般指黃泛平原區,這里突出的特點是井涌水量少;灌溉周期長,灌水成本較高,是以井保豐,以河補源區。在規劃時,可以結合已有的地下管道,把7~10眼機井聯為一體進行管道灌溉,可選用一臺250HW一8A水泵配15千瓦的電機,興建一座揚程8米,流量540米3/小時的溝河揚水站,用兩天多的時間,就能輪灌一遍。在布置管路時,揚水站和各井都要設調壓管,它既可調壓排氣,又可防止水錘。各井之間既能互相補給,又能單獨灌溉,有利于成本核算,合理征收水費。揚水站的站址盡量選在離灌區近、地基較好、地勢較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