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的系統節能技術分類
發布時間:2016年06月14日 09:24 閱讀:4726
返回 來源:
澤德
根據我國國民經濟年均增長8%~9%的經濟發展趨勢,結合電力生產實際情況,我國的裝機容量和總發電量已取得長足進步。然而,我國的用能水平與先進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我國節電潛力很大。作為用能大戶的水泵的節能任務是十分艱巨的。但在具體實施節能技術時,單純提高泵效率是遠遠不夠的,應從實際電網耗能多少來評價節能效果,即要從泵系統效率的提高來實現節能。
提高系統效率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改善泵本身的效率,增加品種規格,開展變形設計。
2.泵合理選型。
3.管網合理布置。
4.合理選擇泵系統材料(零部件、管件等),積極采用并開發減阻技術。
5.對變負荷運行的泵實旌有效調節。
6.合理選擇電動機(原動機)的功率裕量,改善功率因素。
7.改善電動機功率因數,減少無功損失,減少
對電網的污染。
8.提高系統各組成部分的可靠性。
9.加強管理,加強對泵系統的維護和監控。
10.深入開展系統節能研究與轉化。
下面.僅對幾個主要方面加以闡述。
(1)改善泵本身效率,增加品種規格,開展變形設計。改善泵本身的效率,即以新型先進泵代替淘汰泵。
(2)泵合理選型。關于合理選型,前面已經比較詳細地進行了討論,此處不再重復。但目前經常遇到的足選型不合理問題。選型不合理是提高系統效率的障礙。
(3)對變負荷運行的泵實施有效調節。全國所有的泵廠每年生產的泵中,大型泵占少數。而大多數中小型泵在變負荷時,尚不能實現有效調節。因此提高系統效率,解決變負荷的有效調節成為泵節能的關鍵。
(4)合理選擇電動機功率裕量,改善功率因數。電動機選配是按照泵在工作中的最大功率選配的。考慮到種種因素,一般應給出適當的裕量。一般的情況是給出裕量過大,加之電動機規格所限,使所選配的裕量更大。當水泵經常處于部分負荷工作時,電動機的性能難以發揮,電動機效率低于額定功率的效率,即常說的“大馬拉小車”。電動機的功率是隨著負載的增加而增加。通常我們希望電動機在額定負載或接近額定負載的條件下工作,此時它有較高的功率因數和效率。而泵的部分負荷及過大的電動機功率裕量使電動機經常處于效率和功率因數在較低甚至極低的情況下工作,嚴重地影響了泵系統效率的提高。改善的辦法是:首先選配好電動機;其次是選配終端無功補償,其辦法是將適當的電容器組與終端電動機并聯,達到提高功率因數,降低線路無功損耗的目的。采用終端無功補償技術是各種補償技術中效果較好的一種,它可以使用戶在不增加供電量的情況下,綜合節電效果達到10%~22%,每安裝1kW無功補償裝置年可節電250~300kW·h,直接或間接地提高了泵系統的效率。
(5)加強管理,加強對泵系統的維護和監控。在泵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對泵系統中各主要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可以隨時掌握泵與電動機的工作狀態,并能及時發現隱患,排除故障,使泵系統在壽命周期內一直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即使對于那些中小功率的泵和電動機也應經常進行檢測和維護,對泵系統的運行狀態做到心中有數,改進有方,節能有效。
返回頂部 | 返回列表